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测项目 > 材料检测
黄曲霉毒素检测

黄曲霉毒素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0:25:48

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,在黄曲霉毒素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,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,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。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,以客户为中心,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,为客户提供检测、分析、还原等一站式服务,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。

黄曲霉毒素检测:守护食品安全的关键防线

黄曲霉毒素,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剧毒次级代谢产物,广泛存在于花生、玉米、坚果、棉籽、谷物及其制品中。其极强的致癌性(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)、致突变性和肝毒性,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因此,建立高效、准确、灵敏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,是保障食品安全、维护公众健康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。

一、 为何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?

  1. 剧毒性与健康危害:
    • 急性中毒: 高剂量摄入可导致急性肝损伤、黄疸、出血、水肿甚至死亡。
    • 慢性中毒: 长期低剂量摄入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,也与免疫抑制、生长发育迟缓、胎儿畸形等相关。
    • 强致癌性: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致癌性最强的天然化合物之一。
  2. 法规要求: 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(如中国、欧盟、美国FDA、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)均制定了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严格限量标准。生产企业、流通环节及监管机构必须进行检测以确保合规。
  3. 经济损失控制: 受污染的原料和产品需废弃或降级处理,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及时检出有助于源头控制,减少浪费。
  4. 保障贸易公平: 准确的检测结果是国际贸易中质量认定和争端解决的重要依据。
 

二、 主要检测方法概览

根据检测原理和应用场景,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:

  • 1. 经典确证方法(色谱法为主):

    • 原理: 利用黄曲霉毒素在特定条件下(色谱柱、流动相)的物理化学性质(如极性、分子大小、荧光特性)差异进行分离,再通过高灵敏度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。
    • 常用方法:
      • 高效液相色谱法:
        • HPLC-FLD (荧光检测器): 最常用、最经典的确证方法。黄曲霉毒素本身具有荧光特性,HPLC分离后,FLD可直接检测。方法灵敏度高、特异性好、定量准确。常需柱前或柱后衍生化(如碘衍生、电化学衍生、光化学衍生)增强B1和G1的荧光信号。是国内外标准(如GB 5009.22)的核心方法。
        • HPLC-MS/MS (串联质谱): 利用质荷比进行定性,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。具有极高的选择性、灵敏度和准确性,可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,抗基质干扰能力强。是复杂基质样品检测和仲裁分析的“金标准”,应用日益广泛。
      • 薄层色谱法: 传统方法,操作相对简单,成本低,可用于半定量或限量筛查。但灵敏度、准确度和重现性不如HPLC,操作繁琐,溶剂消耗量大,现多用于现场快速初筛或资源有限地区。
    • 优点: 灵敏度高、准确性好、特异性强,可准确定量,是法定标准和仲裁依据。
    • 缺点: 仪器设备昂贵(尤其LC-MS/MS),需要专业操作人员,样品前处理相对复杂耗时,运行成本高,通常需在专业实验室内进行。
  • 2. 快速筛查方法:

    • 原理: 基于抗原-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。抗体能高选择性地识别并结合目标黄曲霉毒素。
    • 常用方法:
      •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:
        • 原理: 将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,加入样品/标准品和酶标记物(抗原或二抗)竞争结合抗体位点。洗涤后加入底物显色,颜色深浅与样品中毒素含量成反比。通过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。
        • 特点: 灵敏度较高(可达ppb级),特异性较好,操作相对简便,一次可处理多个样品,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。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查。
      •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:
        • 原理: 将抗体标记在胶体金颗粒上,并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(T)和质控线(C)。样品液滴加后,通过毛细作用层析。若样品不含毒素或低于检出限,胶体金-抗体复合物与T线抗原结合显色;若毒素含量高,则竞争抑制T线显色。C线显色表明试纸条有效。
        • 特点: 操作极其简便快捷(5-15分钟出结果),无需复杂仪器和设备,可现场检测,成本低。主要用于定性或半定量(肉眼判读)筛查。灵敏度相对ELISA略低。
      • 荧光免疫层析/荧光微球免疫层析: 原理类似胶体金试纸条,但使用荧光微球标记抗体,通过便携式荧光读数仪检测信号,实现准确定量,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胶体金法。
      • 免疫亲和柱净化-荧光计法:
        • 原理: 利用填充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的免疫亲和柱,选择性吸附样品提取液中的黄曲霉毒素。洗涤杂质后,用有机溶剂洗脱毒素。洗脱液可直接用荧光计测定总荧光强度(针对总量方法),或衍生化后测定(针对B1方法)。
        • 特点: 净化效果好,能有效去除基质干扰,显著提高后续分析的准确度。常作为HPLC-FLD的前处理步骤,也可与专用荧光计联用进行快速定量检测(特别是总量测定)。
    • 优点: 操作简便快速,成本相对较低,部分方法可现场使用,适合大批量筛查。
    • 缺点: 抗体的特异性可能导致交叉反应(假阳性或假阴性),基质干扰有时较明显,定量准确性通常低于色谱法,主要用于初筛,阳性结果需用确证方法复核。
 

三、 检测流程关键环节

无论采用哪种方法,规范的检测流程都至关重要:

  1. 采样: 最关键的第一步!黄曲霉毒素污染往往呈“热点”分布。必须遵循标准(如GB/T 8302 茶叶采样或相应产品国标)进行科学、随机、代表性采样,保证样本能真实反映整批货物状况。采样工具需清洁,防止交叉污染。
  2. 样品制备:
    • 粉碎与均质: 使样品均匀,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。
    • 提取: 使用合适的溶剂(常用甲醇-水、乙腈-水混合液)将目标毒素从样品基质中溶解出来。提取效率和溶剂比例是关键。
    • 净化: 去除提取液中干扰检测的脂类、蛋白质、色素等杂质。常用方法有:
      • 免疫亲和柱净化: 特异性高,净化效果好,是色谱法和部分定量快检的首选。
      • 固相萃取柱净化: 利用填料特性(如C18, Florisil, 多功能净化柱)吸附杂质或目标物。
      • 液液萃取/分配: 利用毒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。
    • 浓缩/复溶: 将净化后的提取液体积减小或转换溶剂,以提高目标物浓度,满足检测仪器需求。
  3. 检测分析: 根据所选方法(HPLC-FLD, HPLC-MS/MS, ELISA, 试纸条等)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测定。
  4. 标准曲线绘制与定量: 使用系列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建立标准曲线,据此计算样品中毒素含量。
  5. 质量控制:
    • 空白试验: 监控试剂和过程的污染。
    • 加标回收试验: 评价整个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。
    • 质控样: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监控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    • 平行试验: 增加结果可靠性。
  6. 结果报告与判定: 清晰报告检测结果(包括检出限、定量限、单位等),并与相关法规标准进行比对判定。
 

四、 方法选择与应用场景建议

  • 法规符合性检测、定量确证、仲裁分析: 优先选择HPLC-FLD(需衍生化)或HPLC-MS/MS。 这是获得法定认可结果的基础。
  • 大批量样品快速初筛(实验室): ELISA法效率较高,成本可控。
  • 现场快速筛查、原料/产品入库初检、市场抽查: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或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(配读数仪)非常便捷。阳性样品需送实验室确证。
  • 复杂基质样品检测或提高色谱法准确性: 免疫亲和柱净化是不可或缺的前处理步骤。
  • 总量快速筛查: 免疫亲和柱净化-荧光计法适用于某些对总量有要求的场景。
 

五、 标准法规与质量保证

检测活动必须严格依据相关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。在中国,核心标准是:

  • GB 5009.22-2016 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》 (详细规定了HPLC-FLD, HPLC-MS/MS, ELISA等方法)
  • GB 2761-2017 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》 (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及总量的最大残留限量)
 

良好的实验室规范、人员专业技能培训、定期仪器校准与维护、稳定的试剂耗材供应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(包括参加能力验证)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。

六、 挑战与发展趋势

  • 挑战: 痕量检测要求(灵敏度)、复杂基质干扰(特异性)、多种毒素同步检测(多残留分析)、现场快速检测能力、前处理自动化程度、检测成本控制等。
  • 发展趋势:
    • 更高通量、更高灵敏度确证技术: UHPLC-MS/MS的普及应用。
    • 新型快速检测技术: 基于适配体、分子印迹聚合物、纳米材料(如量子点荧光传感器、电化学传感器)、生物传感器等的超灵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活跃。
    • 便携式检测设备: 小型化、智能化的现场检测仪器开发(如便携式质谱、高灵敏荧光读数仪)。
    • 前处理自动化: 自动化样品制备工作站的应用。
    • 智能化与信息化: 检测数据管理系统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。
 

结语

黄曲霉毒素检测是构筑食品安全防线的重要一环。从精准的实验室色谱确证到便捷的现场免疫快筛,多种技术手段共同织就了严密的监测网络。理解不同方法的原理、优缺点及适用场景,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,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并紧跟技术发展,对于有效防控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,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,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,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。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方法优化,将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提供更强有力的科学支撑。

检测资质
CMA认证

CMA认证

CNAS认证

CNAS认证

合作客户
长安大学
中科院
北京航空航天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检测热点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最新检测
联系我们
联系中析研究所
  • 服务热线:400-635-0567
  • 投诉电话:010-82491398
  • 企业邮箱:010@yjsyi.com
  •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
  • 山东分部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
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
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
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
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
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
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
中析研究所
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| 京ICP备15067471号-33
-->